信息详情

/
/
/
截至2020年年底, 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率提升到60%以上,电采暖优势明显

截至2020年年底, 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率提升到60%以上,电采暖优势明显

  • 分类:公司新闻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
  • 发布时间:2021-06-16 11:07
  • 访问量:

截至2020年年底, 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率提升到60%以上,电采暖优势明显

【概要描述】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4月份在京举行,会议听取了国务院关于《依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情况的报告》。

  • 分类:公司新闻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
  • 发布时间:2021-06-16 11:07
  • 访问量:
详情

 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4月份在京举行,会议听取了国务院关于《依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情况的报告》。
  此前,国务院印发《关于落实〈政府工作报告〉重点工作分工的意见》,对于今后清洁供暖工作做出了具体要求。《意见》提到,为了扎实推动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政策,将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,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,大力发展新能源,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,力争今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0%。
  为此,各地政府也在积极部署清洁供暖工作任务,加快构建绿色、节约、高效、协调的清洁供暖体系。


  鄂尔多斯:出台清洁供暖三年实施方案,强化清洁取暖政策措施保障
 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《鄂尔多斯市冬季清洁供暖实施方案(2021—2023年)》,要求按照由城市到农村推进的总体思路,加快提高清洁取暖比重,全市清洁供暖率达到70%。
  《方案》指出,要大力推广电供暖。2020年,全市农灌负荷约46万千瓦,冬季全部停用后腾出大量供电空间,可满足约4.5-7.4万户供暖用电需求,为推广电供暖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保障。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已出台蒙西地区峰谷电价,进一步降低了电供暖运行成本,为推广电供暖提供了电价支撑。鄂尔多斯市采取以下方式推广电供暖:
  一是各旗区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,结合散煤替代工作,优先在农村牧区住户相对分散的地区实施发热电缆、电热膜等分散式电供暖替代燃煤采暖。
  二是对燃气(热力)管网无法到达的城区、城乡结合部,实施储热式电锅炉、热泵等集中式电供暖。
  三是鼓励具备电供暖改造条件的学校、商场、办公楼等热负荷不连续的公共建筑采用分散式电采暖及电储能供暖,进一步降低热力管网热负荷。
  四是鼓励有条件的地区,充分利用鄂尔多斯市风光资源优势,借鉴已有新能源供热项目,逐步扩大风电、光伏供热试点范围,提高新能源就地消纳能力。


  山东烟台:2021-2023年全市清洁取暖改造44万户,计划投资24亿元
  在财政部、住房城乡建设部、生态环境部、国家能源局日前公示的20个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市名单中,烟台成功入选居于榜首。今后三年每年可获中央奖补资金3亿元,共计9亿元,将为开展冬季清洁取暖改造提供有力资金保障。此外,烟台市县两级还将加大财政投入力度,3年计划投资24亿元,气代煤、电代煤等清洁能源取暖改造户可享受到一定数额财政补贴。
  根据初步实施方案,2021-2023年,全市农村地区计划实施分散式电代煤气代煤清洁取暖改造44.35万户、集中燃气和生物质锅炉供暖3.15万户,计划开展城区(县城)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354.8万平方米、农村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7.92万户。除偏远山区外,到2023年底全市农村清洁取暖率将达到90%以上,真正让广大农民实现清洁过冬、温暖过冬。


  发挥石墨烯优势,赋能清洁供暖
  近年来我国清洁供暖持续推进,推进方式更加理性,基本形成“集中供热为主、多种方式补充”的格局。而传统的集中供暖是燃煤取暖,据统计我国北方集中供热能耗平均在20至25公斤标煤/平方米,能源消耗巨大。
 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,如何调整采暖用能结构,改善环境,成为多数北方城市面临的重大课题。为此,以电为主要能源的采暖方式开始出现并逐渐成为主流趋势。相对于煤炭、天然气等能源,电能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采暖能源,它正随着以太阳能、风能、水能、核能等为代表的新能源的兴起而蓬勃发展。
  石墨烯电供暖安装和运行方式灵活,以石墨烯远红外复合电热膜为核心发热元件,以智能温控作为分时分区分户、自限温的控制系统,以地暖、墙画、加热吊顶、地毯等形成不同的产品组合,最大限度满足家居和工业采暖需求,目前在供暖市场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。

相关新闻  READING

青岛华高烯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
这是描述信息

联系电话
联系人:谢经理   4000886667

这是描述信息

地址

山东省青岛市青岛蓝谷微纳光电中心

青岛华高烯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

官方网站二维码

青岛华高烯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

微信公众号二维码

Copyright © 2021  青岛华高烯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 备案号:鲁ICP备2021025401号-1  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 青岛